蹺課才是真正的負責。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昨日回到家,上了喵咪家族的版,看到有人轉過來一篇來自奇摩新聞,源自聯合報的『大學生:蹺課是一種流行』。

裡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一名功課優異的暨大同學則表示,「蹺課是一種流行」,沒蹺過課就不算是大學生。

於是他們問我那是不是我,我得鄭重的否認,那不會是我,唯一相似的地方是我偶爾也會嚷嚷著『沒蹺過課算什麼大學生』罷了。而且,我的成績也不優異,所以那絕對不會是我。

是的,蹺課對我而言,永遠也絕對不會是一種『流行』,而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表現。是的,請不要懷疑妳的眼睛,我也沒有少打了些什麼,蹺課,確實是一種負責的表現。

它是妳對妳自己的時間負責,對妳自己的選擇負責,對妳自己的生命負責。就我而言,白白地浪費三個小時在課堂上,什麼也得不到,那麼其實是一種浪費,反倒是對自己的時間以及生命的不尊重。

是的,我贊成蹺課,我鼓勵蹺課,只要學生在蹺課的同時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而蹺課,願意對自己蹺課的結果負責,就算他一整個學期都沒到班上,靠自己的實力(也就是說沒有做弊)拿到了所有的分數,我看不出有什麼不對。

事實上,大一下學期,因為自己的因素,讓我在微積分的課上完全如同在聽外星語言(不是老師教的不好,是我自己跟不上進度),於是,我連續蹺了半學期的微積分,我的微積分被當掉了,但我並不覺得那時我蹺課有什麼不對。

其實,我覺得老師嚴格,不到就當掉,但教得爛的話,學生也只不過在那邊呆坐著罷了,根本學不到任何東西。

相反地,老師教得好,就算鬆,就算學生蹺課,那又如何?我們不是都鼓勵小班教學嗎?那些不想來不想學的走光了最好,我們被分配到的時間增加了。

上不上課,是自己的選擇,而選擇,正是一種負責。

這個報導,真正讓我覺得好玩的地方,是不知道為什麼有些被訪問到的教授,所做出的回答,看起來還真是像三歲小孩子的答案。

有老師則擔心「沒有時間概念,還談什麼國際競爭力」。一位輔大老師就表示,將來在開重要視訊會議的時候遲到,你要怎麼向各國重要人物解釋?

唉唉唉,這位教授啊,麻煩您先搞清楚,蹺課和遲到是完全不同的兩碼子事好吧!蹺課並不代表沒有時間觀念,我們只是選擇了不到場而已,這和遲到是完完全全的不同。

會蹺課的人,並不代表會在重要的場合遲到,請不要直接把兩碼子不相干的事扯在一起。

另外,下面這一段也很好笑。

中山大學生活輔導組長陸象君表示,為避免學生蹺課,曾有教授建議學生宿舍晚上12點應該「切斷網路、關大燈」,讓學生作息正常,不過老師表決並未通過。

之前就看過這個消息了,一直覺得好很笑。教授們不檢討自己的教學方式,卻把所有過錯都丟在學生身上。

事實上,只要老師教得好,課程能夠吸引學生,學生再晚睡、再累,課再早,都還是願意努力爬起來去上課的。我上個學期的會計課,星期四早上,連上四個小時,我星期三再晚睡,都還是會很努力爬起來去上啊!

另外,教授們好像都認為學生晚睡,是因為『有網路』,在幹些不正經的事,可是真的是如此嗎?大學生真的像那些教授們想得這麼墮落嗎?

我不否認,的確有很多人是因為不幹正事而晚睡,但是請教授們不要忘了,有更多的人是在超修學分,就算沒超修,修二十個學分以上的學生所在多有。

一門課平均三個學分,一個學期大學修七門課,教授大人們,別忘了妳們教下來一個學期頂多三四門課,還有助教們幫你們處理事情,我們這些苦命的大學生可沒那麼好命啊!

然後,教授大人們,想想妳們教課的速度,丟出來的作業,考試的進度,妳們真覺得一個學期修六七門課的學生,有辦法不晚睡嗎?

我自己知道,咱們暨大資管的作業和考試量算少之又少了,但我這個學期不過超修了兩個學分的通識,加上自己的一些事,就覺得時間快要不夠了。

更何況,有許多的系,一個星期的作業量根本就是多到嚇人,惶論那些一堆還加上輔修,雙修,教育學程的學生。

晚睡,我也不想啊,可是又有什麼辦法?事情總是要完成,總不成放在那擺爛吧,不然我要怎麼畢業?

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