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進度落後了,本來打算唸到柏拉圖的,結果還是停留在蘇格拉底。而且其實還有其他想寫的文章,關於傷心咖啡店之歌中海安和吉兒的。
幸好明天早上會計停課,今天應該可以把東西要寫的東西寫完。
書名:蘇菲的世界主題:P.83 ~ P.101
[pre]◎詭辯學派(Sophist)
● 課題 •人與人在社會中的地位
● 觀點 •懷疑論,認為人不可能了解宇宙及大自然的秘密。 •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標準
● 可能的被攻詰的理由 •Sophist 原字為『智者』之意,這些人自稱為智者, 並且為了賺錢而教導學生。後世將 Sophist 貶稱為 詭辯學家。
● 代表人物-普羅塔哥拉斯(Protagoras) •『人是橫量一切的尺度』 •不可知論者,不認為自己能夠找到『這個世界是否有 神存在』這個問題的答案。
◎蘇格拉底(Socrates)
● 課題 •人與人在社會中的地位
● 所使用思考的方式 •『蘇格拉底式的反諷』 •自認為『產婆』的角色。 •對話,即使奴隸也是個值得對話的對象。
● 觀點 •是非對錯的標準是不容置疑,且放諸四海皆準的。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無所知。』 •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 •知善者必能行善
● 歷史上與之相似的人物 •耶穌 •孔子(墳墓的個人觀感)[/pre]
耶穌與蘇格拉底的相似性,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有提到的。他們一樣都沒留下文字,都是門徒將之記錄。兩者都同樣是通曉談話藝術的人。兩者也都認為自己是另一種至高力量的代言人,而兩者同樣死的有些悽慘。
事實上,墳墓在看到這段文字的敘述時,腦中馬上就浮現出孔子這個名字了。
孔子本身也沒有留下任何的文字,而他談話的技巧更是無庸置移的,而同時他也認為他是『述而不作』,是『禮』的代言人。
不過慶幸的,孔子算過是不錯的,雖然他一生奔波勞苦,沒有幾個國家聽的進他的話,但最少不像耶穌與蘇格拉底一樣慘。
另外在進入正題之前,我想提的,其實是對於喬斯坦•賈德在這一節裡頭某一小段話的批評。
『這樣的詭辯學家不知凡幾。我指的是所有的學校教師,那些自以為……』
好吧,我得承認,我看到這段文字時,是有一些些不以為然的。
當然,在我的生命中,的確遇到了那麼幾個我認為真的完完全全可以稱為『詭辯學家』的超級爛老師,但是我對教師的想法,仍然是正面的居多。
例如如果不是國小時的施翰澤老師,我根本不會對哲學還有閱讀產生興趣。
而高二時的國文老師簡T,更可以說是改變了我的整個生活的品質與方式。如果當初沒有她潛移默化的影響,再加上小雕子的胡鬧,根本就不會有『北歐』這篇文章的產生。
是她讓我找到了一個出口,讓我發瀉自己的情感。如果不是她,我可能到現在都還不知道該怎麼處裡我自己的情緒。
喬斯坦•賈德這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而船上還有我所尊敬、感恩的人,讓我不得不說幾句話了。
好,回到正題,蘇格拉底與詭辯學派。一個說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標準,一個說標準是不容置疑,且放諸四海皆準的。
就我各人而言,我並不認為這是誰錯誰對的問題,我想這應該是著眼點所造成的差異。
詭辯學派就某方面來說並沒有錯,他們遊歷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地的風俗、禁忌以及信仰,確然不盡相同,因此他們認為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標準。
我想他們並沒有錯,因為他們看的是『社會制度』的層面,一種向外求的標準。
相對的,蘇格拉底所說的『標準』,顯然是對於自身的一種省思,一種內向性的標準。就某方面來說他也沒錯,人『應該』是不會做令自己不快樂的事的。那麼,這算不算是一種行為上的『標準』呢?
但是我覺得蘇格拉底卻過度了忽略了人的情感對行為所造成的影響,有時候我們的理性是知道某件事是不好的,可是我們的情感卻會驅使我們往那走去。而且在這同時,我們還會不停地找能夠說服自己的理由。
在我自己的身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蹺課。蹺課當然不好,但有時候就是會陌名其妙地蹺了課,然後還拼命用經濟學學到的那套邊際效益理論來說服自己這樣是正確的決定。
好啦,今天到這,明天希望可以寫到柏拉圖的理型論。
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