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現在這個社會,從新聞媒體來的東西,看看就好,沒有看╱聽到第一手資料前,我不會下定論(也就是說,我不會真的把他當成李先生講過的話)。
不過看到了這種標題:『李家同:糾正大學生電腦網路部落格的偏差行為』,還有裡面的那種論調,我真想吐血。
針對多數大學生沈迷『電腦網路文章』及『部落格』,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教授深以為不可。他說,『網路』及『部落格』的文章,有不少不合邏輯且矛盾,也沒有經過修飾、篩選與修改,反而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非常糟糕。 若整個社會如此,不及時加以糾正,長期下來,必然會影響學生終身的成就,更會影響國家的前途,他極力呼籲學生們要『唯有大量閱讀、再加上文化刺激,才能提高國家的競爭力』。
我還是請想問一下,這樣的推論是怎哪來的,有實驗數據嗎?另外,所謂的沉迷又怎麼定義?是沉迷在閱讀呢,還是說沉迷在撰寫?
所謂的篩選,又要以誰的標準來篩選與修改呢?怎麼聽起來好像是在 1984 裡的場景啊?
又,我真不曉沉迷部落格到影響終身成究有什麼關係?難不成學界有做過長時間的追蹤研究嗎?有沒有數據給我看一下?社會科學也是要有實驗和數據,不是信口開河的。
BTW, 我還記得他曾經認為我們的英文太差,是太少寫整篇的作文,所以要求我們每週要寫篇小短文。如果簡單的推論,對他而言中英文學習上並沒有太大的差距,那麼相信多寫文章都應該是正面的。那麼,現在好不容易大家願意寫文章了,他反而卻期期以為不可?這算不算一種前後矛盾呢?
李家同發現,有不少研究生明明有很好的研究結果,卻一直寫不清楚,無法具體表達出來。他也發現許多學生的文章主旨不明,更有很多文章前後明顯矛盾,這種現象可能與現在的大學生喜歡『電腦網路』及『部落格』有關。 他提醒大學生們說,『西方國家都會強迫學生大量閱讀,而不像我國。』他說,閱讀如果不夠,不僅不能寫出好文章,就連如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很困難。
我無言了。XD
論文的文章主旨不明,前後明顯矛盾,那是撰文者自己的思路不清晰,邏輯不夠周密,甚至不熟悉學術文章的撰寫。他該做是去修一門叫做『研究方法』的課,會教你怎麼寫好一篇論文。
另外,我很好奇,難道文章主旨不明,前後矛盾這種事情,在網路和部落格出現就沒有了嗎?打開電視新聞,報章雜誌,我相信你會找到很多。:p
同樣的,不知道是有人做過實驗嗎?不然文章主旨不明和前後矛盾,是因為沉迷部落格的論點,是怎麼來的呢?有什麼背後的理論或數據可以支持嗎?
最後,我從來不相信,一個大量閱讀,但不大量訓練寫作的人,就能夠清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寫出來的東西也不會出現主旨不明或是前後矛盾的情況發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別忘了,他還是只會吟詩,而不會自己做詩啊!
雖然我已經停寫很久很久的部落格和日記了,就讓這篇成為我的復站第一 PO 吧!XD
延伸閱讀:
然而部落格真的沒有缺點嗎?當然不是,我之前將自己的部落格關閉那麼久,正是因為我對我經常使用的部落格也有相當程度的不滿。而在關閉的同時,我也想了非常多。
我不滿的到底是什麼呢?我寫了一篇專文說明:去你的部落格!
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