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滿清末代皇朝、康熙帝國和明夷待訪錄有感。
康有為在書院裡喊:『史學家五千年來就寫了兩個字,道德,這是誤國的垃圾,把這些丟掉,重新換上兩個字,制度。』
結果甲午戰爭中敗日勝,日俄戰爭日勝俄敗。
當時的改革者多認為這是日本行憲政所然。我說這是個屁。甲午戰爭並非敗於制度,雖然那時日本已行君主立憲,但是實君立憲,加上當時人民的思維,我認為其實還是一個獨裁國家。就算不是獨裁,也是軍人領政的寡頭政治,這看二次大戰就知道了。
雖然說歷史沒有如果,但其實我很懷疑,如果把慈禧換成孝莊,光緒換成康熙,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昨天 meeting 結束老師在閒聊,有聊到什麼是民主政治,後來我又想到了康有為的這段話。
但我覺得康有為這段話也是誤國的垃圾。制度,為什麼要有制度?還不是因為有沒有道德良知與操守的腐敗官員及君主或太上皇在,所以必需要以制度來做防範。
老師說的好,制度只能防範個人性的操守不良,沒辦法防系統性的作奸犯科啊。我想這也是百日維新會失敗的一個原因,從上到下都爛掉了,所以根本不會接受一個這樣要治他們的制度。
更何況,我從來都認為制度永遠只能保障最低的水準。即使有嚴刑竣罰的家,依然不可能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天下大同的情況,因為殺頭生意有人做,唯有當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具有高度道德操守的時候,這才能發生。我知道這是癡人說夢,但如果自己能夠做到,為什麼不做?
就像我從來不認為我們的民主政治能夠真正帶領國家走到最好的方向,事上,我們的民主從來不是『選出最好的國家領袖』的辦法,而只是一個範國家在同一個人手上不斷爛下去的辦法。
說實話,我認為民主政治比君主政治更容易產生爛的國家領袖,只是期待為爛的時間比較短,所以造成的危害沒有那麼大。
何也?就如明夷待訪錄『原君』篇裡頭說的,君王家天下,他們至少認為『天下』是自家的產業,既是自家的產業,總還是要擔心丟掉的。而且丟掉這個自家產業的代價可不小,往往都是要掉腦袋的啊。
而今的民主政治,選上了反正又不是自個兒的產業,但『天下利害之權皆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規於己,以天下之害盡規於人,亦無不可』這樣國家視為自家產業的想法又沒改過來。
於是,反正國家又不是我的,我惡搞個四年八年,攢夠了(就算不A錢,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薪水也不低啊),號令天下爽過了,拍拍屁股就走了,他什麼爛攤子。
所以我覺得,以我們所謂的民主治度,其實選再多次,還是一樣爛的人把家搞到爛。只是是慢性中毒,加上其他的制度做權衡的治療,這才感覺有什麼大問題。
講到底,民主制度若真的要能夠選出真正以國家福祉為重的領袖,除非每人都有『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天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的想法,才有可能。
於是說穿了,還是道德操守四字。不過看樣子這依然是癡人說夢,但制度度,還是只醫其表而已啊,所以我認為康有為的這段話也是屁。特別當個國家從上到下都被把持住的時候,更是屁中之屁,不可能會產生體制內的變革的。
PS. 康有為真有那麼糟嗎?我覺得滿清末代皇朝有點把他醜化了吧?到後來在檀香山奉衣帶詔的時候,感覺根本像是個奸臣啊,還A戲班子幫忙表演的錢。完全顛覆了我小時候從歷史課本上對他的認知。orz
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