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炮戲?沒知識也要會用 Google……

在黑米看到這一篇『原來有打炮戲這種東西』,不得不出來說說話,順便灌灌水,補一下好久沒有沒有寫的日記和部落格。

事情是這樣的,有人在教育部國語字典上查到了『打炮戲』這個字,又開始用自己狹隘又沒大腦的反射神經說教育部在搞什麼鬼。

然而,這些人有找過資料嗎?自己沒看過烏鴉,不代表烏鴉就不存在。沒知識也要有常識,沒常識也要會 Google 吧?請自己查查 Google,用『打炮戲』這三個字,查查看有多少人在用這個詞(特別是傳統戲劇領域)。

這裡列出幾篇文章,給那些還在懷疑的人參考:

  • 京角「四大名旦」如何唱紅上海灘 三天打炮戲完,可以說是梅蘭芳一舉征服上海。當時輿論謂“海上素有『賈(璧雲)黨』、『馮(子和)黨』,君佇俟之,不旬日間,將有梅黨充塞十里洋場也”。
  • 打炮戲从前演戏,第一天的节目叫“打炮戏”。我们到燕乐,头天的打炮戏白天是《空城计》,晚上是《改行》。
  • 评剧名家夏青的回忆文章:我演小丫环的时候 不久,爱莲茹(也是当时的名角)到吉林演出,头一天打炮戏是《珍珠衫》,我和小月明珠演丫环,戏里有一大段吊打对唱,我们俩就按任贺生教的,差不多每句都能得到“好”。
  • 中国戏剧学会中剧成立后,第一出打炮戏就是曹禺的《雷雨》。

以上四篇文章,不同的人寫的,同時用了『打炮戲』這個詞,而所有文章裡『打炮戲』的意思都是第一齣戲,那麼請問教育部國語字典裡的解釋:『藝人新到一地表演,前幾天所演的劇目』 有什麼不對嗎?

如果還懷疑, 那我想請問,小學老師有沒有教過你『一炮而紅』這個成語啊?為什麼一部戲或一個人第一次演出就受歡迎會用一『炮』而紅來形容?如果這個『炮』不是『打炮戲』,那是什麼炮啊?為什麼可以因為這個『炮』就紅啊?

自己沒知識就請承認,就算想要當井底之蛙,或是以管窺天,在這個網路時代裡,也找個大一點的井,找個粗一點的管(用用 Google 吧!)。

拜托,就算再沒知識或常識,可以學學怎麼用 Google 或去書店或圖書管翻翻辭海,甚至去請教前輩或是對該領域熟悉的人好嗎?

補充:

至於為什麼會叫『打炮』戲?請去查辭典,這是我在暨大這個藏書超少的圖書館隨便抓一本辭典(漢語大辭典)查到的結果:

首先,查到『打炮』,釋義為『見打礟』,而稍為有點古文常識的人都知道,『礟』是『炮』的古字。

【打礮】亦作”打炮”,演員第一次登台演出。<<梨園佳話>>:『童齡學戲,人生最苦,謂之作科。三月登台,謂之打礟。六年畢業,謂之出師。』亦謂遠來名伶初次登台演出拿手好戲。<<實事白話報>>1920.12.21:『不想頭天打炮,就來個挑帘紅,僅憑一齣<<殺廟>>就賣得滿座滿。』

以上,就請各位看倌自己憑斷,到底是編字典的人好笑,還是這些鄉民好笑吧。

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