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先聲明啊,軟體使用的感覺本來就是很主觀的,喜歡 MT 的朋友不要打我,我也是不得已的啊。
回到正題,前幾天把在社辦的主機稍微整理了一下,花了一些功夫,總算是把 MT 給灌好了,目前正在正常運做中,當作咱家布布社的正式網站。
(http://puppet.twbbs.org.tw)
這是第一次使用 MT ,給我的感覺嘛,有好,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部份很多人都說過了,所以呢,這篇我只提我覺得還能再改進的地方。
首先呢,也許是我自己的問題吧,沒錢買主機,只好在 P166 + 64 MB 下的環境撐著這一個網站,於是,這時 MT 的速度只有一個字能夠形容:龜。
舉例來說吧,我從網址列打入管理界面的網址,再利用 top 監看,從 mt.cgi 出現到 mt.cgi 消失,得費時 20 秒左右,呃,實在是有點小慢。
再來,雖然 Windows 上已經有 autrijus 寫的安裝程式,但是在 Linux/FreeBSD 上的安裝正設定還是有點小麻煩。
特別是為了安全問題,通常 CGI 的 script 是只能在 cgi-bin 這個目錄執行的,而在這個目錄中的檔案,又會有 file not found 的情形,設定上會比較麻煩。
另外,再來是我對 MT 一些設計哲學的想法,這部份是很個人的,因此如果和大家的想法不同,也不要計較啊。
首先是我覺得 MT 的一些設定太露骨了點,特別是在『網誌組態』中的核心部份,當然,這樣的好處是彈性較大。
可是有點糟糕的是,使用者無法用預設值下去跑,像『本機站台路徑』這個部份,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該是使用者要去管的。
另外,『本機彙整路徑』也是,就我看來,這也不應該讓使用者去操心才是。
再來,便是新增文章的部份了,這部份還算不錯,可是分成了三段,『文章主體』,『額外內容』還有一個『文摘』。『文摘』的部份我能懂,畢竟文章的摘要有可能是文章中間的某一段,而非最前面,可是說真的,『額外內容』我就真的不明白了,我自己的感覺是有點多餘。
最後,是一點小小的想法,目前 MT 採用的是讓使用者自己換行,然後轉成 HTML 中 BR 的標籤,如果使用者要加個圖,畫個表格之類,就必須使用 HTML 來撰寫。
而我自己目前所使用的系統,則是利用 pre 這個指令,讓我自己排版。但是這麼一來,我就不能在文章中使用 HTML 語法了。
我想不管是哪一種,對於使用者都不是很方便,所以下一版的墳墓部份格,我想加入的,是讓程式可以轉換 Wiki 的語法,成為 HTML 。
必竟,對初學者來說, Wiki 的語法是容易多了,而且也不用有一堆 HTML Tag 打亂原本的文章。
回響